编辑:巧班长 更新时间:2025-08-18
说起来,小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每天没10个也有8个。他们是嘴唇一碰就提出来了,但母亲每每遇到,内心的纠结可都是翻江倒海:
答应他吧——可是他这需求合理吗?
定好了的规矩就是不能为所欲为啊;我也累、也忙,就是不能满足你所有要求啊。
拒绝他吧——肯定避免不了一顿纠缠!
不让吃就得一通哭闹,矛盾又激化了;他现在需要我陪伴,我不答应会让他失望吧,又有点愧疚…
然后陷入无尽内耗。母亲这该死的内心戏啊~
我想说的是:拒绝孩子,你真的不需要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明白了这个道理,至少能减少90%的内耗。
孩子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弱小,拒绝也并不完全等同于伤害。拒绝的方式简单点~
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你内心的第一反应骗不了人。很多时候你知道自己不想、不愿、不能满足,但是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或者为了不想孩子失望。我们总是"不敢"直接拒绝,不愿认领"讨厌妈妈"这个角色。要么就是委婉的拒绝:"不确定,也许能去玩,到时候我再看好吗?"要么就是拖延战术:等我换好衣服再来...我再上个厕所哦...诶,我突然有一点点工作要处理,你自己先玩。从不正面回绝,主打迂回战术!
但是! ! !犹豫,就会败北。
有没有发现,往往就是这种时候,孩子更生气的?
因为留了一个念想,孩子一直都心存希望,最后还是失望。他们会是什么心情?只会比一开始拒绝他们,更失望、更伤心、更生气!不能完成、或不愿完成的事情,不直接拒绝,就等于在制造更多的矛盾,激化对方的愤怒!
不要找一些五花八门的说辞,更不要拖拖拉拉一堆借口。干净直接的告诉孩子你拒绝他的理由。
.他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你喜欢的这个确实很好玩,但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了。我没办法把所有你喜欢的都买回家;
.他想要吃路边油炸小摊——我觉得那个不是很健康,看起来也不卫生,我怕你吃了闹肚子;
.他非要你陪着她玩——抱歉,我今天太累/有点忙,不想陪你玩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拒绝,不用美化理由,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哪怕结论是:我妈有时候也是错的/不完美的/穷的,但孩子自己内心的力量不会被剥削。
更不要打压孩子,譬如("那有什么好玩的""一看就不好吃""你为什么非要让我陪着,想累死我吗?"),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我有需求好像是错的,产生一种不配得感。
拒绝之后,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替代方案,让他有的可选。这样孩子就能感觉到自己的需求是被看见、被尊重的。
.他想要在饭前吃零食——你可以吃完饭以后再开,我还有新的,到时候可以在这两个里面选;
.他想要你放学接他——(今天妈妈太忙,不能去。)晚饭之后,我带你去公园玩吧?公园最近按了一个大滑梯,我带你去
提前给孩子灌输,有些需求在特定情况下就是不能满足的。
比如说好了这周末去玩攀岩,但个别情况,妈妈会加班,就不能去了。
这样,如果真的出现加班事件,我拒绝他的时候,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他知道现在属于"个别情况"。
我们总说,父母之于孩子,是榜样一般的存在。
如果你一直因为拒绝了就心怀愧疚,觉得会伤害别人,那孩子将来也可能成为那个不知道怎么拒绝的老好人。有多少人,到现在面对外卖小哥的"给你放楼下取餐柜吧"、面对职场同事的"你帮我做一下",即便内心不情愿也不知道如何张口说"不行"的?
相反,当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满足他们,而干脆利落的拒绝的时候,孩子也是看在眼里的、记在心里的。这样,当他们遇到一些自己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也可以直接回绝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