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巧班长 更新时间:2025-10-26

父母的关心常常引来孩子的反抗与顶嘴,结果引起更大的纷争与冲突,明明只是小事,却常常因此一发不可收拾。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的同时,却也容易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出的“独立自我”而感到困扰及愤怒,甚至会将孩子表达的言语或想法视为是一种反抗或是挑战的行为。
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常常开玩笑说,孩子第一个叛逆期不是在青春期,而是在两岁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这样的言论其实跟孩子的发展很有关系。
当孩子到两岁的时候,动作发展成熟许多,也会开始模仿照顾者的行为、想尝试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但动作品质不佳,可能因此闯祸,比如:吃饭弄得乱七八糟、喝水弄到地上都是水;语言表达也出现自己的意见,会开始以“不要”、“不好”等拒绝的词汇来表达喜恶,也因此常常弄得父母筋疲力竭,因此说出“你不乖”、“你很坏”的负向言词,而长大一点就会说出“你顶嘴”、“你不听我的话”这种严厉的指责。
或许当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可以直接以言语或规则来做限制,但如果是已届青少年的年纪,仍旧使用规则来限制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引起反抗及争吵,也会影响了孩子有想法与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专家举例,高二学生小美的妈妈叮嘱小美时间太晚,不要再滑手机,快点去洗澡;没想到小美连头也没抬,就回应妈妈,她也常常晚上都一直滑手机滑到很晚,才去洗澡睡觉阿!小美妈妈听到回答,气得直跳脚,母女又开始争吵了起来。专家建议,小美妈妈或许可试试看以下的回应方法:
1. 贴近
从小美的回应中可以感受到小美觉得生气、愤怒的情绪,因此可以试着回应并确认小美的情绪,比如:妈妈感觉到你好像觉得很不公平,大人都可以这么做自己却不行,是这样吗?
2. 澄清
试着回应孩子认知到的事件的内容,小美觉得妈妈也常常都是滑手机到很晚才去洗澡、睡觉,这时候妈妈可以先澄清自己当下可能是用手机在做什么事情,也都是在做完家事后,才能够回应讯息。如果你觉得妈妈使用手机的时间太晚,那或许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什么时间是大家都可以共同遵守的使用手机时间?
3. 放下
跟孩子表达完我们的想法之后,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行动,请暂时放下自己的“期待”,待对方情绪平稳时再讨论,避免因为反覆地叮咛或碎念引起孩子更大的情绪,适得其反,讨论时也请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让孩子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
专家提醒,当父母或当孩子,都是一种学习及历练的过程,天下没有父母是完美的,但如父母能放下对自己的期待或是对孩子的期待,有觉察的来回应孩子的需求,方能在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也能更了解孩子与自己的状态。